位置:首页 > 学者 > 赵盾

也谈“法光”
——与《“法光”解放前在广西流通概况浅析》作都商榷

2018-06-28 16:17 [来源:] 点击量:

 

读了我会刊2006年第3期登载的罗宠宽、牙祖祯两泉友写的《“法光”解放前在广西流通概况浅析》一文后,觉似曾相识。翻看我会《2005年学术研究论文集》,于68页果见《解放前“法光”在广西流通概况浅析》一文。两篇文章在论点、论据,遣词用字基本相同,只是作者姓名稍有出入,为“罗宏宽、牙祖祯”,料是校印失误所致。“罗牙文”中关于“法光”的界定特征及流入广西的时间及渠道等问题说得不清楚,甚至有自相矛盾或错误之处,兹提出与罗、牙两泉友商榷。

(一)、“法光”的定义和界定

“罗、牙文”开宗明义说“法光”的形制和特点是:正面的主图是自由女神坐像,女神的侧文是FRANCAISE REPUBLIQUE(法兰西共和国)。银币背面周围的文字是:FRANCAISE (法兰西)INDO-CHINE(印度支那)。其实原文是“INDO-CHINE FRANCAISE”应译为“法兰西所属的印度支那”(简称法属印支)。这些问题也不算大,但该文接着说“从1879年开始发行(上述法属印支)法光”这就不对了。因为1879年的法光不是“法属印支”币。

法帝侵略印度支那半岛(我们称中南半岛),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发行其殖民货币,是得寸进尺逐步护张,分阶段实现的。法国对资源丰富的中南半岛早已垂涎三尺,其殖民侵略先遣队的传教士及商人,远在17世纪初就派到了越南。18世纪末趁着越南民族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之际,法国资本主义大量入侵掠夺越南的资源,并企图以越南为跳板,向北侵略中国。为了打一开入越缺口,1843-1847年间法国殖民军借口越人杀害其传教士,先后三次派舰队炮击士伦(岘港)等地,摧毁了越南的炮台和军舰。1859年法国海军陆战队竞登陆企图占领嘉定末遂,1860年又焦同西班牙侵略军进攻南圻(当时越南分为北圻、中圻、南圻三部分。南圻在最南端,即原交址国境)。虽然越军人数远超法烟,但阮朝腐朽无能,军队缺乏战斗力。法军乃于1861年侵占领南圻东部的定祥、嘉定、边和三省,翌年6月迫使顺化朝廷签约初次的西贡系列让上述三省及昆化岛给法国,并开放土伦、巴叻、广三港为商埠。

有见于越朝的软弱,法国殖民者于1867年再用武力强占南圻西部的永隆、昭笃、河仙三省,阮氏王朝毫无反抗。至此,越南整个南部地区成了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圆了其占领中南半岛的第一步。

为了巩固南圻这个桥头堡,法国于1879年以“COCHINCHINE  FRANCAISE”(法属交趾支那)名义发行殖民币,直到1885年止,法属交趾支那币的铜币有当二方孔小铜钱和百分之一铜元两种;银币就是以自由神坐像为正面主图的七角鬼银币。银币的特征与“罗、牙”文所述的“法光”相似,也分1PIASTRE 、50CENT、20仙、10仙四种面值,但地名不是“INDO-CHINE FRANCAISE”(法属印度支那),而是“COCHINCHINE  FRANCAISE”(法属交趾支那)。这套银币全是加重版(主币1皮阿斯特重27.215克),因限越南南部使用、发行期短,发行量不大,流入广西的少,所以很珍贵。特别是其中1885年版的法属交趾支那银币更是稀世珍品,因为这套币是专门冲压成精制套装送当时立比利时的海港城市ANTWERP(安特卫普)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参展的,没有投入通流。

也正是这1885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又以另一地名“INDO-CHINE FRANCAISE”(法属印度支那)发行新的银币。这是法国殖民者进一步扩张,并确立其在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的标志。法帝自从占领南圻后,即以此为据点,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圻、北圻及越南的周边国家。法军以高压手段取得更多港口的通商权后,1883年趁越南嗣德帝死,朝廷发生争夺皇位斗争之机,于1883年8月派军舰轰击顺化及其周围地区,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同意得整个越南置于法国的保护之下。为了巩固其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并进一步侵略中国,法帝于1883年底公然向驻红河三角洲的清军进攻。驻军及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奋力反抗,但因指挥不当,接连失败。1884年5月,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停战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年6月,法军对中国发动了新的全面的进攻。法军舰直逼天津。进犯台湾的法军被中国军民打败;从越北进犯广西、云南的侵略军被中越军民击败。本来战争形势有利于中国,但腐败的清廷仍然害怕法国,暗中派人到巴黎议和,1885年6月,清帝派李鸿章去天津与法军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此新约的要点是法方以为还台湾及澎湖给中国为诱饵,获得了中方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承认整个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地,还减低越南与中国云南、广西边境的贸易关税等。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后,法国侵略者便迫不及被地发行了上述的新的“法光”。

法国侵略者在实现了它在中南半岛扩张防心的第二步计划的同时,对越南的周边国家柬埔寨、老挝发动了攻势。先在越、柬、老之间和印度支那各国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制造矛盾,1863年4月,法国趁柬埔寨国王年轻的诺罗敦陷于兄弟争位、邻国侵凌的困难之时,威迫利诱柬方接受法国“保护”,1893年,法国选用武力征服暹罗,将原属老挝的朗勃拉邦变成其保护地,后来向暹罗索取中寮和下寮的领土。1887年,法国已把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组建成它统治下的“印度支那联邦”。“法光”不但成为这个联邦的法定货币,而且渗透到整个中南半岛和中国。

我的结论是:如果说“法光”的“法是”指“法国的”,“光”指“光洋”(印银币。)具体地说法国在中南半岛其所属地区发行的殖民地银币简称“法光”。这个含义若能确立的话,我认为“法光”的界定应是:

广义的“法光”应包含(1)1879-1885年在南圻发行的加重版“COCHINCHINE  FRANCAISE”银币,分PIASTRE(皮阿斯特),50CENT。(仙)、20仙、和10仙四种面值。(2)1885-1928年在越南全境发行的(后使用范围扩大到印度支那联邦各国)1皮阿斯特银币1885-1900年及1936年的50仙币、1885-1938年的20仙币和1885-1938年的10仙币。(3)此外还应该包括1931-1932年发行的两枚自由神花环头像1PIASTRE(皮阿斯特)银币。上述三类银虽然年代不同其强占地扩大名义有变更但这些币的老板都是法国殖民主义者,币制币值一致,其形制及图文基本相同或大体相同,故同属“法光”。

狭义的“法光”只包括上述广义中的(2)类币。

(二)含银量(纯度)、重量及版式问题

“罗、牙文”说这些“法光”的含银量(纯度)全是千分之九百,这是不对的。据我所知(参照有关资料)1皮阿斯特的“法光”全是千分之900,1900年以前的50仙和1997年以前的20仙银币的含银均为千分之900;面1898年-1920年的20仙、10仙币的含银量却是千分之835;1921-1938年的20仙、10仙币的含银量则是千分之680。

重量:1895年及1895年以前的“法光”全是加重版,1皮阿斯特每枚重27.215GR(克),辅币依此类推.从1895年起重是普通重量版,即1皮阿斯特币每枚重27GR(克) ,辅币依此类推.这样在版式方面:1885年“法光”(含各种面值)均有两种不同地名的版式:即“1885年法属交趾支那”版和“1885年法属印度支那”版;1895年“法光”各种面值币均有不同重量的两种版式:即加重版和普通重量版。

(三)“法光”流入广西时间问题

“罗、牙文”第四自然段说,“光绪二十五年(1903年)法国修筑填越铁路动南段时,法光流入云南,其中一部分由云南流入广西”。这里说是1903年法光才流入广西。但在第六自然段又说“从1879年开始发行法光,到1949年广西解放前夕,法光在广西地区横行了70年。”这里却说是1879年就流入广西了。显然是前后矛盾的。到底法光于何时流入广西,我没有掌握确凿资据,不也妄断。但一般泉友都说:广西与越南有漫长的共同边界,而且边贸活动早就频繁,估计法光流入广西不会是1879年,也不会晚于1885年,更不会只有从云南一条渠道进入。这个问题,以及法光当时流入广西有多少,在广西造成怎样的具体影响,本文不作深究,因为作者掌握的资料不够,不好妄加议论。上述浅见,难免有错,望泉友指正。

热门文章